首页 擎报站 5月销量出炉!中国军团霸榜澳洲车市!四大品牌逆袭Top15!电车销量破万创纪录!

5月销量出炉!中国军团霸榜澳洲车市!四大品牌逆袭Top15!电车销量破万创纪录!

by Wesydney

2025年5月,澳洲新车市场再次出现下滑,从111,245辆降至109,425辆,同比下降1.6%。

这是去年以来第九次出现月度销量下跌,说明整体需求仍未完全企稳。

尽管如此,109,425辆仍然创下了历史上第二高的5月销量,仅次于2024年同期,比2023年的105,694辆还要多。

年初至今,累计销量达496,693辆,较去年同期的513,082辆减少3.2%。

拿着这几个数字看,虽然场面不如人意,但结合澳洲本土经济与购车补贴等因素,我们依旧能看出市场的韧性——毕竟,全球通胀压力、利率走高、二手车库存紧张,这些都给新车销售带来影响。

图源:Drive

电动车的逆袭

销量增长,突破一万

终于,2025年5月见证了电动车在澳洲的首个“翻红”月度:当月电动车销量第一次突破10,000辆,同比增长10.4%,占据整个月度市场的9.2%。

这个数字应该让不少传统车商“咂舌”——毕竟,电动车渗透率还不到十分之一,但增长势头已经足够明显。关键推手自然是特斯拉Model Y

5月,特斯拉在澳洲交付了3,580辆Model Y,同比暴涨122.5%,创下自2024年3月以来的最好成绩。

凭借这一数据,Model Y当月在整体车型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前三名的HiLux、Ranger和RAV4。

图源:Drive

与此同时,特斯拉品牌5月总销量3,897辆,同比增长9.3%,也让它重回Top 10品牌排行榜。

特斯拉“神车效应”再次证明,拥有“新款Model Y空降+补货到位”这样的组合,能在短时间内撬动大量买家。

图源:Renew Economy

插电混动的尴尬

FBT政策冲击

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在政策补贴尚存的前几个月表现亮眼,但5月它们吃到了“政策终结”的苦果。

尽管同比增长117.6%,当月销量也仅为3,081辆,却与3月的6,932辆相比跌了一大截。

这主要是因为澳洲政府自4月起取消了PHEV车型的“福利费税(FBT)”免税政策,让不少企业用户失去了以优惠税率购买插电混动的动力。

换句话说,企业主如果继续购买PHEV,成本就会明显上升,销量自然缩水。

总体来看,虽然从数据上看PHEV同比是涨的,但这个涨幅掩盖不了环比腰斩的尴尬。

图源:Drive

最畅销车型盘点

Top 10榜单解读

在车型销量排行榜上,Toyota HiLux继续称霸,5月共销售4,952辆(合并4×2与4×4口径),同比下降13.2%。

紧随其后的是Ford Ranger,销量4,761辆,同比下降19.5%;

第三名则是Toyota RAV4,销量4,003辆,同比下滑27.4%。

这三款榜首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跌幅,充分说明年底新款换代预期和库存消化拖累了本季表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五的Toyota Prado当月销量2,732辆,同比暴增2,936%,主要源自澳洲市场对大空间越野车的持续需求。

排名
车型
5月销量
同比变化
1
Toyota HiLux
4,952
下跌 13.2%
2
Ford Ranger
4,761
下跌 19.5%
3
Toyota RAV4
4,003
下跌 27.4%
4
Tesla Model Y
3,580
上涨 122.5%
5
Toyota Prado
2,732
上涨 2,936%
6
Isuzu D-Max
2,643
上涨 1.2%
7
Ford Everest
2,369
上涨 12.3%
8
Mazda CX-5
2,264
上涨 7.4%
9
Toyota LandCruiser
2,040
上涨 37.7%
10
Hyundai Kona
1,951
上涨 5.9%

从上表可见,前十名中有五款SUV(RAV4、Prado、Everest、CX-5、LandCruiser),其中Prado与LandCruiser涨幅最大,说明越野/硬派车型在澳洲依旧吃香。

此外,Isuzu D-Max和Ford Ranger这类皮卡依旧占据榜单位置——这既凸显了澳洲对皮卡的“钟爱”,也说明商业与农业用户的刚需还在。

总的来看,传统燃油/柴油车型仍是销量主力,新能车只是增长最快、体量尚小的“后来者”。

图源:Drive

品牌竞争格局

Top 10品牌详析

在品牌层面,Toyota以23,576辆登顶,蝉联23年冠军宝座,同比微增0.8%,占据全市场超25%的份额。

Ford以8,464辆排在第二,较去年同期下滑3.9%;紧随其后的是Mazda(7,845辆,下滑2.0%)、Kia(6,903辆,下滑8.0%)和Hyundai(6,708辆,上涨3.3%)。

排在第八、第九位的GWM(4,272辆,上涨11.8%)和Tesla(3,897辆,上涨9.3%)是当月唯一两家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的前十品牌。

其中GWM更是以连续四个月“打败”MG为噱头,成为澳洲市场中国品牌“逆袭”的代表。

排名
品牌
5月销量
同比变化
1
Toyota
23,576
上涨 0.8%
2
Ford
8,464
下跌 3.9%
3
Mazda
7,845
下跌 2.0%
4
Kia
6,903
下跌 8.0%
5
Hyundai
6,708
上涨 3.3%
6
Mitsubishi
4,766
下跌 25.6%
7
Isuzu Ute
4,286
下跌 2.6%
8
GWM
4,272
上涨 11.8%
9
Tesla
3,897
上涨 9.3%
10
MG
3,270
下跌 21.4%

从品牌销量前十来看,Toyota的“霸主地位”依旧牢不可破,Ford、Mazda、Kia等日、韩、美系品牌也占据重要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GWM,以4,272辆的成绩跻身第8名,同比增长11.8%,反映了“性价比+大幅降价”对注重成本效益的澳洲消费者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曾经炙手可热的MG则出现-21.4%的断崖式下跌,这与其新款车型未能延续前代产品火爆人气有关。

Tesla就不多说了,Model Y的爆发让它重返前十,证明纯电动依然有市场空间。

图源:Drive

细分市场亮点

乘用车与SUV解读

针对乘用车和SUV细分市场,FCAI提供了分段热销榜单,以下为5月各细分领域销量前三:

  • 乘用车:Top 3细分车型

细分
排名
车型
销量
微型车
1
Kia Picanto
551
2
Fiat/Abarth 500
27
轻型< $30k
1
MG 3
723
2
Mazda 2
361
3
Suzuki Swift
334
轻型> $30k
1
Mini Cooper
208
2
Hyundai i20 N
121
3
Volkswagen Polo
94
小型< $40k
1
Toyota Corolla
1,576
2
Hyundai i30
909
3
Mazda 3
735
小型> $40k
1
MG 4
319
2
Volkswagen Golf
290
3
Subaru WRX
285
中型< $60k
1
Toyota Camry
919
2
BYD Seal
355
3
Mazda 6
107
中型> $60k
1
Tesla Model 3
317
2
Mercedes-Benz C-Class
166
3
BMW 3 Series
146
大型< $70k
1
Skoda Superb
17
2
Citroen C5 X
0
大型> $70k
1
BMW 5 Series
47
2
Mercedes-Benz E-Class
44
3
Mercedes-Benz EQE
34
超大型> $100k
1
Mercedes-Benz S-Class/Porsche Panamera
8各
2
BMW 7 Series/i7
4各
3
BMW 8 Series Gran Coupe
3
MPV
1
Kia Carnival
987
2
Hyundai Staria
139
3
Volkswagen ID. Buzz
75
运动< $80k
1
Ford Mustang
720
2
Subaru BRZ
89
3
Mazda MX-5
67
运动> $80k
1
BMW 2 Series Coupe/Convertible
163
2
Mercedes-Benz CLE Coupe/Convertible
84
3
BMW 4 Series Coupe/Convertible/Porsche 718 Boxster
26各
运动> $200k
1
Porsche 911
57
2
Mercedes-AMG GT
15
3
Ferrari Sports Cars
13

从乘用车细分看,小型家用轿车领域依然由Toyota Corolla、Hyundai i30、Mazda 3领衔;

中级轿车则是Toyota Camry稳坐头把交椅,而BYD Seal(电动)取得了相当亮眼的355辆位居第二,显示出新能源品牌在此细分的渗透。

PHEV/BEV车型在中型和中高端市场表现不错,但与燃油车相比体量仍低。

另一方面,运动跑车市场主要由Ford Mustang撑起,而高端超跑则有Porsche 911、Mercedes-AMG GT等强势卡位。

图源:Drive

  • SUV:Top 3细分车型

细分
排名
车型
销量
轻型SUV
1
Mazda CX-3
1,254
(< $30k)
2
Toyota Yaris Cross
1,076
3
Suzuki Jimny
719
小型SUV< $45k
1
Hyundai Kona
1,951
2
Chery Tiggo 4 Pro
1,725
3
MG ZS
1,693
小型SUV> $45k
1
BMW X1
511
2
Volkswagen T-Roc
433
3
Audi Q3
351
中型SUV< $60k
1
Toyota RAV4
4,003
2
Mazda CX-5
2,264
3
Hyundai Tucson
1,794
中型SUV> $60k
1
Tesla Model Y
3,580
2
Kia EV5
703
3
BMW X3
618
大型SUV< $80k
1
Toyota Prado
2,732
2
Ford Everest
2,369
3
Isuzu MU-X
1,643
大型SUV> $80k
1
BMW X5
475
2
Land Rover Defender
365
3
Range Rover Sport
225
超大型SUV< $120k
1
Toyota LandCruiser Wagon
2,040
2
Nissan Patrol Wagon
661
3
Land Rover Discovery
41
超大型SUV> $120k
1
BMW X7
108
2
Lexus GX
85
3
Mercedes-Benz GLS
78

SUV板块仍是澳洲新车销量的重头戏,其中中型SUV是绝对主场,RAV4以4,003辆位列首位,后面跟着CX-5和Tucson。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的Chery Tiggo 4 Pro以1,725辆位居小型SUV< $45k段第二,仅次于Kona,证明了奇瑞在澳洲以“最平价小型SUV”标签打动了不少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

更别提GWM的哈弗系虽然不在此表中,但在更高价位段也有不俗表现。

大型SUV市场里,Prado和Everest依旧是主流“家用/越野”选择,而LandCruiser Wagon以2,040辆继续证明其硬派越野“神车”地位。

图源:Drive

  • Utes & 轻型商用:Top 3细分车型

细分
排名
车型
销量
轻型货车< 2.5t
1
Volkswagen Caddy
78
2
Renault Kangoo
24
3
Peugeot Partner
20
轻型货车2.5t–3.5t
1
Toyota HiAce Van
960
2
Ford Transit Custom
295
3
Hyundai Staria Load
279
4×2 Utes
1
Toyota HiLux
744
2
Isuzu D-Max
621
3
Ford Ranger
280
4×4 Utes< $100k
1
Ford Ranger
4,481
2
Toyota HiLux
4,208
3
Isuzu D-Max
2,022
Utes> $100k
1
Ram 1500
223
2
Chevrolet Silverado 1500
136
3
Chevrolet Silverado HD
111

皮卡(Utes)市场依旧是澳洲一大特色。

Ford Ranger与Toyota HiLux的“你来我往”堪称全年主旋律:在4×4细分里,Ranger以4,481辆领先HiLux的4,208辆;

但如果把4×2与4×4合并,HiLux仍以4,952辆成为整体冠军。

Isuzu D-Max紧随其后,销量也超过2,000辆。

值得一提的是,轻型商用车方面,HiAce Van以960辆领跑,而Volkswagen Caddy、Renault Kangoo等车型也占据一定份额。

对于澳洲偏远地区的农牧场、建筑企业来说,这类轻型商用与皮卡依旧是日常“打工仔”必备。

图源:Drive

中国品牌异军突起

GWM与奇瑞势头强劲

2025年5月最令人惊喜的当属中国品牌的“逆袭”:

  • GWM作为第8大品牌,月销4,272辆,同比增长11.8%;

  • 奇瑞(未进Top 10,但在小型SUV细分中表现出色)也交出了1,725辆的小型SUV“黑马”。

奇瑞Tiggo 4 Pro凭借23,990澳元左右的落地价,成为市场最便宜的小型SUV之一,吸引了大量以性价比为首选的澳洲家庭用户。

GWM的哈弗系列则通过“价格战”策略,将部分SUV降幅最高达到3,000澳元,进一步巩固在中档SUV市场的地位。

图源:Drive

MG虽然全系车型包含纯电与燃油车,但在5月遭遇销量断崖式下跌,跌幅21.4%,与其新款车型未能延续老款爆款效应有关。

总体来说,中国品牌在不断提升品控与售后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低价+高配置”迅速撬动了对性价比敏感的澳洲消费者。

图源:CarsGuide

纵观2025年上半年,澳洲新车市场虽然整体下滑,但电动车与部分中国品牌逆势上扬,反映出市场结构正发生微妙变化。

政府的补贴与税收政策依然是影响车市的重要变量。

比如,PHEV曾因FBT优惠而大受欢迎,但当政策收紧后即刻下滑;电动车则在联邦与各州诸多购车补贴、免费牌照、充电网络建设等“硬核”政策助推下保持快速增长。

展望下半年,如果Model Y持续保持供货节奏,Tesla在澳洲的表现或将越来越亮眼,而其他品牌也有机会通过推出新纯电/混动车型抢占市场。

图源:CarExpert

总之,2025年5月数据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张地图: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分化与重构,也看到了政策和技术推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下半年,随着更多车型到港、政策利好进一步落地,以及澳洲充电网络建设提速,澳洲新车市场或许会迎来新一波“小阳春”。

一句话来说:别以为5月的下滑就是衰退,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数字“波动”背后的趋势里。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