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擎报站 澳洲车市暗战!国企广汽携丰田血统突袭,中国车都慌了!

澳洲车市暗战!国企广汽携丰田血统突袭,中国车都慌了!

by Wesydney

最近得到一个消息,今年下半年,澳洲车市要热闹了——又有一家中国车企把“登陆澳洲”写进了日程:广州汽车集团(GAC)!

官方确认的时间点相当明确:10 月份正式在澳大利亚上市,首发阵容包含三款车型,同时从一开始就铺设约 30 家经销商网络。

听起来不像是试水,而是直接把船开进港口、准备扎根的那种节奏。

GAC 给出的野心也很明确:三年内至少把产品线扩展到八款,并把销量目标锁定在澳洲市场前十的位置——这在目前各路中国品牌争相抢占本土份额的背景下,无疑是一记掷地有声的宣言。

图源:CarSales

幕后变动

从独立经销到厂方直管,架构大调整

如果你有留意 GAC 在澳洲的消息,可能记得之前有独立经销商 AGA Auto 的传闻或初步计划;但事情最近发生了明显变化:

原先的独立分销路线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由厂方直接设立并运营的公司——GAC International Australia,负责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大洋洲地区的业务。

这意味着从战略、供应链到营销和售后都将由广州方面承担更多控制权,厂方色彩明显增强。

图源:EV Central

与此同时,GAC 任命了在澳中两地有着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 Jason Pecotic 出任首席营运官(COO)。

看得出来,这次进军澳洲是一次“工厂带兵、野心可见”的系统性部署,而不是走传统经销商代理的温水试探。

图源:The Standard

首发阵容详解

电、插混、燃油“三叉戟”的产品逻辑

讲到产品本身,GAC 并没有把全部家底一次端上桌,而是选择兼顾市场与覆盖面的组合。

首秀三款车分别来自 GAC 的不同子品牌,但在澳洲会统一以 GAC 名义销售:

  • 其中重头戏是一款中型纯电 SUV——Aion V;
  • 再来是定位为多座家庭与商旅兼顾的 Trumpchi E9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大七座;
  • 最后是一台更传统、定位城市/入门级的 ICE(内燃机)小型 SUV:Trumpchi GS3 Emzoom。

Aion V。图源:CarSales

Aion V 在中国的第二代车型已于 2024 年面市,车辆平台与电池策略延续了 GAC 的 AEP EV 平台与 400V 架构,动力有不同功率版本可选(例如 150kW / 165kW 等),并采用 LFP 电池包配置。

官方在澳洲方面给出的目标是争取 510 公里的续航评级,并强调会以五星 ANCAP 安全作为进入市场的刚性指标(车型尺寸、轴距等基础数据也已公布,Aion V 长约 4,605mm、轴距 2,775mm)。

这些具体的数值和平台信息,能帮助市场和准车主在同级别竞品中做直观比较。

图源:CarsGuide

至于 E9,GAC 提到它由 2.0 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综合输出可观(文章引用的数据为 274kW / 630Nm)。

这让它在家庭 MPV 市场上,有意把“性能、舒适与节油”三者捆绑卖点打出来。

E9。图源:CarSales

而 GAC Emzoom 则是一款小型汽油 SUV,在其他市场也被称为 GAC GS3 或传祺 GS3。

车身尺寸为长 4410 毫米、宽 1850 毫米、高 1600 毫米,轴距为 2650 毫米,整体大小与丰田卡罗拉 Cross 相近。

动力方面,搭载一台 1.5 升涡轮增压四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 130 千瓦,匹配七速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并采用前轮驱动布局。

怎么样?听起来也是会深受澳洲人喜欢的车型吧!

GS3 Emzoom。图源:CarsGuide

路线图与未来机型

2026-2027 的车型节奏与那台“Ute”概念

很明显,GAC 的野心不只停留在首发三款。

官方公布的本地上市时间表显示:2026 年将追加一款电动掀背(hatchback)和一款混合/燃油 SUV;

2027 年则计划继续扩展,预计会有电动混合/燃油的 SUV 进入,同时有意识地补上澳洲市场非常重要的细分:皮卡(ute)。

Pickup 01。图源:CarSales

这里的“皮卡”并非空穴来风——GAC 在 2024 年上海车展曾展示过名为 Pickup 01 的概念车,外型和定位明显瞄准像澳洲这样的皮卡消费大国;

除此之外,GAC 旗下高端 HYPTEC(曾称 Hyper)品牌以及其 SSR 超跑也被提及为品牌家族的一部分,但这些并不在首发阵容内。

整体看法是:GAC 以电动为主轴,辅以混合与燃油车型做市场覆盖,接着在未来两年逐步补足像皮卡这种区域性强势车型,形成“全面出击”的产品矩阵。

HYPTEC SSR。图源:CarSales

市场解读

价格、合作与对手

这场“战役”的不确定与机会

我们再来把视角拉高,聊聊这次入局对澳洲车市意味着什么。

先说 GAC 的背景优势:这是家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体量不小(集团在 2024 年的销量破 200 万级别,在行业内排名靠前),并且与本田、丰田有合作关系——

其中与丰田的合作为 GAC 提供了混合动力技术的接触渠道,这一点对进入讲究混动与油电可靠性声誉的澳洲市场尤为重要。

图源:The Driven

当然,目前公开信息并未完全说明澳洲上市的车型是否会直接采用来自丰田的混动系统,但“技术联动”本身能在产品开发与供应链上提供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厂方直接在澳洲设立运营实体,短期内会承受更大固定成本(经销、售后体系、质量回馈等),但也能更快调整策略与价格,这对在地消费者和经销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价格方面,市场已有猜测 Aion V 会以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进入,有媒体和行业观察者推测其入门价可能相当诱人——

这将直接冲击已在澳洲建立起价格或品牌优势的中国车企。

图源:The Driven

最后一点是安全与合规:GAC 已表示会把五星 ANCAP 作为进入澳洲市场的目标,这既是合规需求,也是建立品牌信任的必要前提。

综上,GAC 的到来会让澳洲市场在“价格战、产品多样化与技术联动”三方面变得更热闹——对消费者是利好,对现有品牌则意味着更刚性的竞争。

图源:WhichCar

无疑,GAC 的到来像是一枚新棋子,既带来了更多选择,也把澳洲车市的竞争推向下一层。

它选择了“厂方直管 + 多技术路线并行”的打法,短期目标是以三款车和 30 家经销商抢占话语权,长期目标则是通过逐年丰富产品线来争夺市场份额。

对于购车的朋友来说,接下来几个月值得关注的重点有三点:一是 Aion V 的实际续航与 ANCAP 测试结果;二是 E9 在本地适应下的实用性与价格定位;三是 GAC 在售后与保养体系上的承诺(这往往影响二手残值与长期成本)。

若你关心性价比或对“皮卡”有期待,也记得把 2026–2027 年的车型表纳入你的关注清单哦。

主要参考来源:Carsales、EV Central、GAC、Driving Enthusiast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