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澳大利亚的决策者们一次又一次站到麦克风前,面对全国老司机,慷慨激昂地宣称要在2030年前将交通死亡人数减半。
他们绘制宏大的蓝图、制定辉煌的目标,仿佛只要签个文件,生命就能自动多开一条安全通道。
可如今,AAA(Australi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澳洲汽车协会)最新公布的“国家道路安全战略(2021–2030)进度基准报告”狠狠地给了他们一盆冷水: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一年里,1329个家庭因为车祸噩耗而失去了亲人。

图源:7 News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攀升,而是一连串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据《7 News》报道,这比2021年启动战略时的死亡率多出了21.1%,不降反升。
想想看,这等于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100人无法归来,每天都有3-4个家庭在清晨收到噩耗。
别忘了,这份战略的“辉煌承诺”不仅没有得到兑现,反而用事实狠狠地揭穿了靠口号和罚款并不能拯救生命的真相。
AAA董事总经理Michael Bradley痛斥:
“同样的失败方法重复使用,只会不断刷新生命代价。” https://7news.com.au/motoring/australias-road-toll-hits-15-year-high-c-19553091
他说得不客气却直指人心:如果不改变思路,一边指望摄像头罚款源源不断,一边却对道路本身视而不见,那么再多的警示语、再高的罚款,也止不住悲剧发生。

图源:7 News
触目惊心
死亡数字背后的严峻现实
要说数据最能戳人心底,那就莫过于行人、骑行者和摩托车驾驶员之间的数据。
过去一年中,192位行人在路口、在人行横道,甚至在人行道边缘,因为车辆的角度差一点、刹车的一瞬没掌握好,而永远地停下了脚步。
和去年同期的167人相比,这短短一年里多出了近三分之一,等于每周就有3-4名行人因交通事故慘遭不测。

图源:7 News
再看看骑行者,2025财年有38人因骑行出行而失去生命,比去年多了11.8%,仿佛每一次安全帽上的划痕都在提醒我们:城市里那几米宽的自行车道,有时根本挤不下两辆车。
这让人不禁想起,骑行本应是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结果却因为规划粗糙、标线不清,让本该愉快的都市漫游变成坐立难安的赌命游戏。
摩托车骑士则微微松了一口气——死亡人数从去年同期的279人小降至264人,但仍然是一个沉重的数字。
这些数字几乎都伴随着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好的道路环境和完善的护栏,任何防护装备都无法保护人们。

图源:SMH
在摄像头罚单满天飞的同时,罚款收入被当作可观“果子”挂在政府账本上,衡量道路安全的标准似乎从“少出事故”变成了“多开罚单”。
可惋惜的是,这种“赚罚款”的快感,和真正的安全感根本沾不上边。
于是我们呼吁:别再把罚款当“救命稻草”,真正要救人,就得动真格,从路面到设施,从设计到维护,全盘升级。

图源:7 News
区域对比
各州领地的冰火两重天
如果把死亡率分地区来看,就更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北领地以每10万人中19.1人的惨痛数据高居榜首,宛如一面不容忽视的红旗;
紧随其后的是塔斯马尼亚8.3人和西澳大利亚6.1人,这些数字和海岛风光、蓝天白云形成讽刺的反差。
相比之下,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的4.2人看似“幸运”些,但同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昆士兰5.3人和南澳4.4人则在中游徘徊;堪培拉最优,以1.7人的死亡率垫底,反映出城市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的扎实功底。

图源:The Guardian
这些差异并非偶然:在偏远地区,长直公路、夜间少人值守、救援途径漫长,每一公里都可能酝酿风险;
而在都市圈,拥堵、超速、分心驾驶却又成了事故频发的主因。
某些州的投资偏向四五线公路,忽视了城镇安全设施;另一些州则重建市区路网,却在乡村公路上留下安全隐患。
这样一来,看似公平的“全澳战略”变成了“一刀切”的空头支票,无法体现各地独特挑战。

图源:Daily Mail
光明一线
公开评级带来的曙光
在一片焦虑和批评声中,新南威尔士政府这次“透明化”可算给大家带来了一点曙光:当局首次公开了AusRAP(Australian Road Assessment Program,澳洲道路评估计划)的道路安全星级评估结果。
而结果显示,71%的道路只拿到“三星”(满分五星),意味着大多数道路既不够宽敞,也缺乏足够的护栏、反光设施或足够的应急车道。
简单来说,如果把路比作一场电子游戏场景,很多场景都充满了暗坑:你不知道下一个拐角是不是突然加速带,也不知道路肩是铺就平坦还是坑坑洼洼。

图源:Drive
AusRAP的评估指标非常全面,从车道宽度、路肩设计,到减速带设置、护栏质量,再到转弯半径和路面摩擦系数,甚至连路边植被遮挡视线都要一并考虑。
这样的“体检报告”让公众直观地看到,每条路究竟“健康”到什么程度。
因此,AusRAP的透明化无疑有利于澳大利亚道路安全的建设,这也让澳洲民众看到了澳洲道路交通的进步。

图源:7 News
呼吁与展望
透明与行动才是救命良方
同时,AAA不仅呼吁各州领地效仿新州的做法,把AusRAP评级公之于众,更希望将BITRE(Bureau of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 Research Economics,基础设施与运输经济研究局)掌握的事故数据全面公开,让学界、媒体和公众一同参与监督。
这样,数据不仅停留在文件里,而是成为分析问题、制定对策、检验效果的有力武器。

图源:Daily Aus
在此基础上,联邦政府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将资金分发给各州要看数据上报”的初步举措上,而要将数据透明度与道路投资挂钩。
更进一步,还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论坛、交通安全主题竞赛等方式,让研发团队、大学生乃至普通司机都能贡献创意,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元化方案。
毕竟,安全不仅是工程师的事,也需要每个用路人的智慧和参与。

图源:Drive
最后,路上的安全不该只是“等事故发生再反应”,而需前瞻性地预防。
立法、执法、教育、基础设施,这四个维度缺一不可。
比如立法方面,可以制定更严格的路边停车规范;执法层面,要提高巡逻效率和路面隐患排查;教育上,从小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基础设施则要从整条路的规划设计开始就把行人、骑行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图源:Drive
当罚款不再是政府的“摇钱树”,当数据不再只为形式而收集,当公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成为监督者,我们才能真正扭转死亡上升的趋势。
毕竟,车轮滚过的,不仅是距离,更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每一次按下刹车,都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让所有人都能平安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