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同城资讯商业活动 穿越与回声:世纪对话

穿越与回声:世纪对话

西德尼·诺兰与关伟世纪对话艺术展悉尼开幕

by Wesydney

7月10日晚,澳大利亚现代主义大师西德尼·诺兰(Sidney Nolan)与著名华裔艺术家关伟(Guan Wei)的联展《穿越与回声:世纪对话》(Passage and Echo: A Dialogue Across the Century)在朱雀艺术重磅开幕。

开幕当晚,The Langham 艺术酒店经理 金·瑞德(Kim Read)、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高行健、汉学家 Mabel Lee 教授、当代中国艺术研究学者路易丝·盖斯特博士(Dr Luise Guest)、马丁·布朗当代画廊(Martin Browne Contemporary) 创始人马丁·布朗(Martin Browne)、Art Space 美术馆馆长王宗孚(Victor Wang),Hunters Hill 市长 Zac Miles,艺术家 Mia Salsjö、张华洁博士、杨喜发教授,以及来自上海的知名作家、主持人淳子女士等嘉宾纷纷到场支持。

开幕现场气氛热烈,出席并致辞的嘉宾包括:澳大利亚前外交官、首位驻华文化参赞梅卓琳教授(Professor Jocelyn Chey AM),澳洲当代艺术馆(MCA)荣誉大使、“Black Diamondz”集团创始人 涂燕翎女士(Monika Tu OAM),策展人达米安·史密斯博士(Dr Damian Smith),以及艺术家关伟。他们的精彩致辞为展览注入了不同纬度的理解,让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更显生动与开阔。

达米安·史密斯博士(Dr Damian Smith),著名策展人、艺术史学者、评论家及画廊总监,是本次展览的重要构想者与策展人。在开幕致辞中,他动情讲述了此次展览构思的缘起,以及他与西德尼·诺兰和关伟两位艺术家之间长达多年的学术与收藏渊源。

他指出,关伟将奈德·凯利这一澳大利亚叛逆英雄置入中国传统山水的构图之中,不仅是形式的重构,更像是赋予凯利“在中国的第二人生”——一个跨越文化边界的重新想象。而反观西德尼·诺兰在上世纪中国之旅期间,创作了桂林山水系列在1981年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展出更是澳大利亚艺术家对于中国探索的力推与省思。

首次象征意味的“Boy and Moon(月亮男孩)系列”探索, 与进入中国统园林中的“月亮门”异曲同工。这两种跨文化的视角,虽诞生于不同年代、不同背景,却在视觉语言与情感表达上达成了意外的默契与回响。

正如达米安博士所言:“真正的艺术,不依赖语言的翻译,而是在看似遥远的文化之间,悄然建立起共振的桥梁。”

梅卓琳教授(Professor Jocelyn Chey AM),原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事、前澳中理事会执行主任,现任悉尼大学、西悉尼大学及悉尼科技大学(UTS)访问教授。她在开幕致辞中以其数十年来致力于中澳文化交流的深厚经验,深刻诠释了本次展览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作为研究中国幽默文化的权威学者,梅教授特别指出,关伟在其对奈德·凯利的重新演绎中所展现出的“哲思式幽默”,不仅轻盈而富有张力,更打破了传统英雄叙事的边界。她认为,关伟以东方视觉语言和隐喻体系,将这位澳大利亚传奇人物赋予了一种跨文化的再生与精神转译。

“在关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凯利的盔甲,更是一种现代身份的映射。他用幽默和诗意,把复杂的历史、文化与现实融合成可感知的图像经验。”她表示,此次展览不止于两位艺术家的相遇,更是一次关于文化理解、再造与共鸣的深刻实践。

涂燕翎女士(Monika Tu OAM),Black Diamondz Group 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馆(MCA)荣誉大使,以她一贯的幽默与亲和力点燃了开幕现场的气氛。她称此次展览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跨世纪艺术对话,将两位风格迥异却精神共振的艺术家——西德尼·诺兰与关伟并置于同一语境下,让人深受启发。

她表示,Nolan的作品体现了澳大利亚现代艺术的精神底色,而他在面对东方文化时所展现出的敏感、好奇与敬意,至今仍令人动容。他的中国之行不仅留下了珍贵的视觉记录,也为后来的艺术家种下了交流的种子。

同时,她特别强调了关伟在此次展览中的核心位置,认为他不仅延续了跨文化的对话,也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回应历史、重构身份。他的作品融合了幽默、哲思与隐喻,是当代华人艺术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见证。

关伟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邂逅西德尼·诺兰的Ned Kelly系列作品时,那种震撼直抵内心——那副身穿盔甲、头戴铁盒的传奇骑士形象,在他的记忆中燃起了不灭的视觉火焰。那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震撼,更是一次文化想象力的唤醒:在荒原与抵抗的背景中,诺兰以极具张力的画面语言,将个人神话融入国家叙事。关伟坦言,这样的创作自由与精神厚度,深深触动了他,也悄然影响了他后来关于身份、权力与文化漂移的表达。

多年之后,能够在本次展览中与诺兰的作品并肩展出,对他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荣幸与回响。这不仅是他艺术旅程中的一次回望,也是一场横跨半个世纪的精神对话。透过这次展览,关伟希望向观众呈现两个时代、两种文化、两位艺术家之间微妙却深刻的共鸣——那些关于逃离与归属、历史与当下、视觉与记忆的永恒主题。

这不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段他与诺兰跨越时空的“心灵握手”。

作为朱雀艺术总监艾琳(Aileen Moka)女士特别荣幸可以呈现本次穿越了半个世纪跨文化对话,澳大利亚艺术传奇西德尼·诺兰与杰出的当代华裔艺术家关伟,共同书写一段横跨时间与地理的视觉篇章。

“此次展览中,我们有幸展出诺兰极为珍贵的多个系列:包括家喻户晓的Ned Kelly系列、充满童话感的Moon Boy系列、充满旅人目光的非洲系列、富于东方意象的桂林山水系列,以及梦幻的天堂花与其标志性的风景画等三十四幅作品。关伟先生的Ned Kelly系列作品和1975后受西德尼·诺兰启发的蚂蚁窝系列作品则与前者系列遥相辉映相得益彰。作品来自Damian Smith博士的私人收藏, 及Australian Galleries与Martin Browne Contemporary的专业支持。”

艾琳(Aileen Moka)女士由衷感谢Jocelyn Chey AM 教授、Monika Tu OAM等嘉宾的出席,他们的支持让这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对话更加完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为观众呈现诺兰游历中国的精神痕迹与关伟对其视觉遗产的当代表达,也重新审视艺术如何跨越边界、回应时代。

 

  • 本文由客户/合作伙伴提 供,不代表微悉尼立场。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