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擎报站 澳洲中日汽车大战!日系车集体遇冷,中国品牌销量翻倍!市场格局要变了?

澳洲中日汽车大战!日系车集体遇冷,中国品牌销量翻倍!市场格局要变了?

by Wesydney

澳洲的车市今年真是热闹非凡啊,前段时间,各大品牌纷纷降价打价格战,而现在,中日品牌也开始搞PK了!

一边,日系品牌“集体滑坡”,连稳如老狗的三菱、马自达都开始吃力,除了丰田屹立不倒,它的许多日本同胞们却节节败退;另一边,中国品牌却像踩了加速器一样猛冲上位,BYD、奇瑞简直开了“狂飙模式”。

这场东亚车坛对决,正在悄悄改写澳洲汽车市场的格局。法规升级、产品节奏、品牌策略……多重因素叠加,让这场竞赛不只是销量的比拼,更像是一场关于速度、创新与适应力的大考。

那么,到底是谁在退步?谁又在领跑?

图源:CarsGuide

日系滑坡
丰田依然坐稳王位

但日系在掉队,差别就在细节里

澳洲车市在2025年前九个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联邦行业数据显示,整体新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小幅下滑,但丰田的表现依旧稳健。

丰田在澳洲今年前九个月卖出了约181,809辆,这个数字显示丰田的销量仅比去年下降约1%。

其他日本品牌的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

图源:CarsGuide

让我们来看看日系大家族的表现:

  • 铃木今年前九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2,125辆,销量比去年下滑约23.3%;
  • 日产今年累计28,793辆,同比下降约16.9%;
  • 三菱累计47,650辆,同比下降约16.4%;五十铃(Isuzu Ute)累计31,760辆,同比下降约15.5%;
  • 斯巴鲁累计29,879辆,同比下降约5.2%;
  • 马自达累计70,242辆,同比下降约4.4%。

这些数字说明,消费者的选择并非简单地随市场起伏,而是在悄悄改变。

澳洲整体汽车市场在前九个月仅下滑1.4%,但个别品牌的跌幅明显超出市场平均水平,这说明问题更多出在品牌与产品本身,而不是市场需求的全面滑铁卢。

图源:CarsGuide

中系突围
BYD、Chery 强势上位

中国品牌在同一时期出现了显著增长,改变了排行榜的面貌。

  • 奇瑞在前九个月卖出约24,028辆,年增幅达到220%;
  • 比亚迪卖出约37,923辆,年增幅约149.8%;
  • 长城(GWM)卖出约39,343辆,年增幅约23.7%。

而这些增长并非中系阵营的全线胜利。

比如,中系车也有下降的例子——上汽LDV在同一时期销量为10,784辆,同比下降约13.7%;名爵(MG)在同期销量为32,620辆,同比下降约9.6%。

但BYD与Chery的爆发力足以左右整体格局。

图源:CarsGuide

BYD在今年前九个月跃升到澳洲第8大品牌,比去年上升了七位;Chery上升到第14位,比去年上升了八位。

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改变品牌偏好,这部分源于中系厂商更快的产品投放、更有竞争力的定价,以及对电动化产品线的积极布局。

图源:Drive

法规冲击
安全标准升级,某些老款被迫下架

澳大利亚在近年提高了车辆安全标准,新的澳大利亚设计规则(ADR)对自动紧急制动(AEB)等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监管变化对那些长期使用老平台、没有及时升级AEB的车型造成了直接影响。

三菱因此不得不停售包括Eclipse Cross、Eclipse Cross PHEV和Pajero Sport等车型,旧款ASX也受到了影响,厂商只能等待新一代车型来替代。

铃木方面宣布Ignis、Swift Sport、Vitara、S-Cross以及三门版Jimny等车型将陆续下架,现有库存将消化完为止。

厂商为了让这些车型重新合规,需要投入工程资源并进行重新认证。

监管的初衷是提高行车安全,但短期内它也提高了进入门槛,让节奏慢、资源有限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图源:Drive

产品节奏
日系慢半拍,中系快攻上位

产品投放节奏成为这次变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日产虽然在电动化方面有布局,但其Ariya电动SUV在2020年发布并在2022年海外交付后,直到2025年才真正进入澳洲市场;这种“先发后到”的局面让消费者感觉品牌节奏滞后。

日产的Navara同样有较长的导入延迟,车型与三菱Triton存在平台关联,这也增加了本地化引入的复杂性。

图源:CarSales

三菱曾经在PHEV领域领先,但其本土阵容现在只剩下Outlander PHEV作为插电混动车型在售,其他车型还在等待更新补位。

相对来说,BYD、Chery等中系厂商持续推出多款车型,并把纯电、插电与混动车型同时带入市场,这样的策略更容易符合想要新科技和高配置的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在比较同价位车型时,会倾向选择“配置更多、看起来更现代”的那一款。因此,厂商的上市与交付速度直接影响了市场表现。

图源:The Guardian

市场感受
这场变局不是一次简单的赢家替换

而是赛道重塑的开始

从观察者或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次变化更像是厂商之间的一场“速度与适应力”的比拼。

厂商的产品节奏决定了供给速度,监管规则提高了门槛,消费者的口味则最终决定销量走向。

经销商在库存调整时会感到压力,厂商在合规与本地化上会承受成本,但消费者短期内能获得更丰富的选择和更快的技术体验。

图源:CarsGuide

这让人既感到惋惜,也感到好奇:为那些长期提供稳定产品的日系老牌感到惋惜,但也为新进入者带来的市场活力感到兴奋。

市场不会为任何品牌停留,厂商只有加快产品升级,并在本地服务上下功夫,才能在未来继续赢得消费者青睐。

对普通买家而言,当前正是比价与选择的好时机,只要你在买车前好好做做功课,就能在价格和配置间找到更划算的选项。

文章主要来源:Cars Guide、Go Auto、Drive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