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擎报站 澳洲特产!53.5米钢铁巨龙!穿越澳洲荒原,运输超300头牛…

澳洲特产!53.5米钢铁巨龙!穿越澳洲荒原,运输超300头牛…

by Wesydney

在澳洲的老司机们一定都见过这种神奇的场面,一辆卡车向你缓缓驶来,你试图看清它的全貌。

于是你开始数,数卡车究竟挂了多少节拖车。1,2,3,4…本以为数到5就会结束的你,硬生生地数到了10几节。这辆卡车就像一列迷失在公路上的列车,慢悠悠地从地平线那头“拖”出一长串影子。

第一次见到的小伙伴一定会愣在原地,心想,这到底是什么什么玩意?上车要买票吗?

然而,这就是澳大利亚的特色之一——公路列车。它是澳洲大片荒地中的移动物资站,撑起整个畜牧、矿业和内陆运输系统的钢铁脊梁。

图源:Which Car

什么是公路列车

一段揉杂的澳洲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公路列车”?好好的列车怎么开到公路上来了?这不出轨了吗!

公路列车,英文叫 Road Train,说白了,就是一辆重型卡车头,拽着两节、三节、四节甚至更多挂车,像火车一样在公路上奔跑。

光从文字上,你就能感觉到公路列车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了吧。小小的车头后面拖着一整排车厢,缓缓地从地平线爬过来,像一条沉默的铁色巨蟒。

而对澳大利亚人来说,这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荒原文化的一部分,是生活与劳动的交汇点。

图源:China Tires Suppliers

那么,公路列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如何衍生出来的呢?

首先必须明确,它可不是某个工程师一夜之间灵光乍现的产物。它的故事要追溯到19世纪,那时候,为了提高运输效率,一些老六们用蒸汽机牵引着多节车厢在土地上狂奔,这就是公路列车的雏形。

图源:Cars Guide

到了20世纪初,法国工程师Renard尝试了一个实验,他将多个车厢串联在一起行驶,随后,英国军方也效仿进行实验,将公路列车推向新的高度。

澳大利亚嘛,英国的亲儿子,公路列车的原型就从英国漂洋过海传入了澳洲,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在这片广袤无铁路的土地上变大变强!

随后,通过澳洲本地司机和工匠们一点点改良、调试,最终把军用和民用的经验揉在一起,才慢慢磨出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公路列车。

图源:Motors

为何偏是澳大利亚

天时地利人和

有些小伙伴会问了,世界上这么多英联邦国家,为何只有澳洲把公路列车玩出花了呢?这玩意还是靶向的吗?

实际上,公路列车在澳洲飞黄腾达,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牧场遥远、港口也遥远,畜牧业和矿业尤其需要把大量活畜或矿石从内陆运到沿海。

图源:Cars Guide

咋办呢?修铁路?成本太高维护也难;修高速?这么多山呢,又舍不得炸隧道,不一定划算。

那不如就把公路列车“超长一挂”的方案发挥到极致。

所以,澳洲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全方位使用公路列车运输物资、货物、燃料等,一直延续到今日。

同时,澳洲政府也为这类大型组合车辆设立了明确的规模与道路许可体系,比如在符合条件的路线上,允许的最大车长通常就是53.5米——这个数字不是随便定的,它给了运输企业把载货量推向极限的法律空间。

图源:Auto

玩出极限

Leeds 的七层与“每车300头牛”传说

如今,公路列车已经被澳洲人玩出了花,也搞出了不少夸张又抽象的大卡车。

西澳的Leeds Transport由老司机John Leeds和他的团队主理,这个团队就是公路列车的先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把传统的三挂、六层结构升级为“七层、四拖”的组合。

在不超过法定53.5米的前提下,硬是加出一层甲板,把单次运输效率提到了新高度。

来,感受下“七层、四拖”的压迫感——

图源:FaceBook

Leeds制造这个大怪物的动机很简单:港口装船需要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牲畜。

如果一趟要送五千头牛,那么三辆七层配置的卡车就能快速运抵上千头。

算下来,平均每辆车能装下约330头牛——这个数字背后,是他们在长度、轴距和车身设计上反复权衡的结果,甚至最初设计的55米版本也被迫回调到法定范围内才得以获批上路。

就连下面这张图都是从“Beef Central”上扒下来的,由此可见Leeds的设计在澳洲牛界的地位。

图源:Beef Central

技术、规则与荒野

巨型机器背后的细节与矛盾

300头牛这么夸张的运输量,可不是光靠想一想就能实现的。在澳洲,设计者必须同时照顾动物福利、道路法规,以及牵引车本身的动力极限。


据报道,Leeds的七层挂车在满载时,总重能达到一百三十多吨,而牵引这些“钢铁巨兽”的车头,通常也要有140吨级别的牵引力才能扛住这种负荷。

换句话说,从车轴分配到悬挂、刹车再到转向稳定性,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才能保证这庞然大物安全行驶。

图源:Beef Central

与此同时,澳洲部分地区的荒原环境也逼着这些卡车长出各种“护身装备”——比如巨大的防撞栏(AKA Bullbar)、前挡的防击网等等。

这些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为了应对突然跳出的袋鼠、飞溅的电石或碎石,免得在半路就抛锚了。

此外,各州对超长挂车的通行政策并不完全一致。尽管联邦层面有统一的上限,但各州在路线许可、进城限制等方面仍存在差异,这也导致像四挂七层这样的配置在西澳更常见,到了其他州却可能寸步难行。

图源:Drive

荒原、机器与人

看到的不止运输数与纪录

如果你曾站在公路边,看着一列公路列车从远方缓缓驶近,你会感受到一种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情绪。

古老,是因为这辆公路列车承载着殖民、开拓与畜牧迁徙的厚重历史;现代,是因为它凝聚了工业设计、法律规范与市场效率的最新智慧。
当然,许多驾驶公路列车的老司机们也有着独一无二的故事,很多人把驾驶室当成第二个家,把长途孤独、璀璨的星空、偶尔蹿出的野生动物收藏进记忆里。

图源:Beef Central

同时,公路列车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最近几年,已经有人开始尝试电动或混合动力的环保型公路列车。

行业对能源与排放越来越关注,下一代公路列车或许将带着更轻柔的生态脚印,继续在这片红土地上行驶。

图源:Tynan Motors

公路列车,Road Train,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的名字,它更是一段富有智慧的传奇。

在无垠的土地上,人们用最踏实、最硬核的方式,把货物、牲畜、生活,乃至一部分命运,从一个坐标运往另一个坐标。

它既粗犷,又细腻;既野性,又理性。

下次你若看到那条长龙缓缓穿过荒原,别忘了,它背后是一整套社会、法规、工程和人的选择。

文章来源:NHVR(澳大利亚国家重型车辆注册局)、Beef Central、维基百科、Freightliner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