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 Wei, Ned Kelly escapes from the troopers down the Yangtze River No.3
关伟的 Ned Kelly 系列(如《Tracking Down Ned Kelly》《Ned Kelly Escapes Down the Yangtze》等)采用水墨于宣纸长卷形式,最初看似柔和的山水画,却被 Kelly 的黑色轮廓、不和谐的现代军械打破,这种符号融合本身即是一种文化叙事策略:澳式叛逆精神被移植到中国画语法中,形成了一种超越国界的文化图腾。
《穿越与回声:世纪对话》(Passage and Echo: A Dialogue Across the Century) 开幕海报
正如澳大利亚前外交官、首位驻华文化参赞梅卓琳教授(Professor Jocelyn Chey AM)在朱雀艺术正在展出的澳大利亚现代主义大师西德尼·诺兰(Sidney Nolan)与著名华裔艺术家关伟(Guan Wei)的联展《穿越与回声:世纪对话》(Passage and Echo: A Dialogue Across the Century)的开幕致辞中所言:“关伟的创作建立在一种幽默的“错置”基础上——他巧妙地将澳洲“流亡文化”、Ned Kelly 精神植入传统中国山水画中,从而产生一种意象与文化的跨域“幽默”效果。在这类画作中,当我们看到古典云雾缭绕、亭台楼阁之时,却突然出现黑色铠甲的 Kelly 身影、坦克、直升机等现代符号,预期被打破,笑点由此生成——幽默即在古朴山水与现代叛逆者之间产生张力与荒诞。”
跨文化叙述与诗意融合
关伟的 Ned Kelly 系列作品(例如《Tracking Down Ned Kelly》《Kelly Escapes Down the Yangtze》等)通过在传统中国水墨卷轴中引入充满异质感的现代叙事符号,构建了一种文化错位的视觉张力。在这些作品中,观者首先被柔和、写意、富有东方精神的山水氛围所吸引,而后又被Ned Kelly那象征性极强的黑色盔甲、步枪和红点瞄准线所惊扰。这种刻意制造的不协调,成为一种强烈的文化策略:它不是简单地将澳大利亚的叛逆人物嵌入中国画中,而是通过视觉和叙事语言的“冲撞”,开启了一场关于身份、暴力、历史与图像权力的跨文化对话。
在这一过程中,Ned Kelly 并非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在关伟笔下被重构为一种可流动、可投射的象征形象。他游走于中国山水之间,如同一个迷失的幽灵,一位跨文化的异乡人。他的出现仿佛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边界,将19世纪澳洲殖民地的叛乱精神与东方千年文脉交织在一起。这种“文化图腾”的生成,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敏锐思考,也揭示了当代艺术中对传统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探索。
同时关伟运用他故乡流传已久的绘画技法,描绘出这个想象中的故事,以充满敬意的方式,向这位意想不到却深刻融入澳大利亚国家身份的民间英雄致敬。关伟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化融合,让 Ned Kelly 的传奇焕发出新的诗意与活力。
关伟: MCA 收藏展 (11 October 2019 – 9 February 2020)展览现场
红色瞄准下的文化批判力
“纸上谈兵(Paper War)”是一种对“当下事件与传统艺术历史”的回应。
——安娜·库塞拉 / 悉尼当代艺术馆(MCA)
在当今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战争频发的时代背景下,关伟将澳式叛逆图腾 Ned Kelly 强行嵌入中国传统山水卷轴之中,不仅是一种图像的拼贴与文化的杂交,更是一种深具批判意识的视觉警醒。这种“黑色盔甲”突兀地打断了原本精致、悠远的山水秩序,正如战争与暴力不断侵入和平与自然的日常世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出现的红色瞄准线(Red Dot Sight)源自于现代射击游戏中的视觉语言,其本意是加快目标锁定的效率。关伟将其植入传统画卷,在一幅本应承载“天人合一”与“空灵写意”的艺术载体上制造出一种冷酷的猎杀焦点。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符号的错置,更是对全球性不安、数字暴力、美学战争等问题的艺术回应。
红点瞄准线所代表的,不只是游戏快感与技术精准,更象征着一种去人性化的快速决断,一种现代战争中的“即点即杀”逻辑。它与卷轴中宁静山水的巨大落差,放大了艺术中的不和谐感,从而转化为一种深层的文化批判力。
“我第一次有机会观赏到艺术家关伟先生的卷轴作品, 带有射击游戏视觉语言,红色瞄准点的作品是在悉尼当代艺术馆(MCA)为他举办的三十年艺术生涯个展, 非常震撼。”
—— 艾琳(Aileen Moka)/ 朱雀艺术(Vermilion Art)
符号化肌理中的象数之道
从造型符号化的当代艺术语言的表现肌理中观察,Sidney笔下的Kelly简化为黑色方块头盔与盔甲,偶露眼睛,具现代简洁性, 关伟的创作则从头到脚全黑,置身传统山水的异样存在,倍增“幽灵感”与文化错位感;从叙事背景的角度关注,Sidney以澳洲荒原为背景,关注土地、历史与个人抗争之旅,而关伟融入中国文化风景语境,通过交错叙事揭示跨文化身份与幽默生成机制;再从情感意象的隐喻中抽丝剥茧,Sidney 笔下的Kelly 是孤独英雄、反抗象征,象征民族认同与现代抗争精神的隐喻,而艺术家关伟则以神话式超自然方式再塑被叙事角色,以风趣幽默又有些伤感的形式,在跨文化突破性格局中对话与探索。
比起墨尔本街头艺术家Ha‑Ha(Regan Tamanui)在墨尔本巷道中反复使用 Ned Kelly 面具的模版涂鸦的公共艺术标识,关伟的文化错置策略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从表现形式的扁平与量产拓展到历史与文化更广泛的眼神; 和表现主义油画,强烈笔触与色彩代言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Adam Cullen笔下那个暴力场面、人性冲突,风格粗犷的Net Kelly对比,关伟保持叙事距离,更注重文化结构和幽默逻辑。
“我在关伟这些红色瞄准线的组合中感受到了《易经》的哲思与象数之道。”
—— 曹音(Cao Yin)/ NSW美术馆(AGNSW)
正如艺术家本人作为文化领导者的气质,他强调作品中“智慧、知识与幽默”三元素的并置,幽默并非轻浮,而是承载叙事与批判的方式,用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 Kelly 家族凝视山水,周遭却暗藏机器兵器,既讽喻权力与暴力,也探讨叛逆精神与集体记忆的复杂交融。
那些看似冷峻、具有攻击性的线条,在卷轴山水的流动之中仿佛转化为一种天地运行的隐喻:动与静、生与灭、攻与守之间的关系被抽象化为一种视觉卦象,既是当代技术暴力的象征,也是一种关于命运与变易的东方思辨。
朱雀艺术(Vermilion Art)出品
本文由客户/合作伙伴提供,不代表微悉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