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粽味+酒香,当最具代表的西方饮品葡萄酒遇见极具东方色彩的粽子,才是你的端午味道!
在葡萄酒飘香的澳洲,为粽子找一位黄金配角
五月五(5月30日),迎端午,这一天的主角自然是“粽子君”。在澳洲这个葡萄酒飘香的国度,为“粽子君”找一位黄金配角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西方饮品,葡萄酒遇见极具东方色彩的粽子,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不试试怎么知道。
有着“角黍”、“筒粽”等优雅别名的“粽子君”传说是因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而中国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经北宋徐铉校订后的《说文解字》)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叫粽子了。
如今,由于中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种类也比较多,有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粽子的造型也因各地的民俗风情不同而异,包括正三角形、斜三角形、螺角形、铲头形、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形状。比如,中国北方的粽子个头较大,呈斜四角形或三角形,而南方的粽子则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
此外,各地粽叶用料也不同。如广东粽子是用干竹叶或新鲜竹叶;台湾粽子通常是用青竹叶。但一般商家多使用干竹叶,较节省成本。
中国端午吃粽子的风俗还流传到了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其中,日本粽是用糯米和粟米做成,另加入小红豆,用箬叶、菰叶或艾叶包成,形状有长条形、圆形或圆柱形,又称“茅卷”。
由糯米制成的粽子不易消化,而葡萄酒含有丰富的单宁、山梨醇等物质,能刺激胃液的分泌,增强胃肠道对糯米的消化与吸收,堪称粽子的黄金搭档。更重要的是,葡萄酒与粽子的“混搭”还能够创造独一无二的味觉体验。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而葡萄酒口感丰满柔顺、余味悠长,两者的碰撞交融带来了独特的舌尖盛宴。
北方的甜粽有很多种馅,有纯用白糯米制成的粽子,煮熟后蘸蜂蜜或者糖吃,还有以枣、果脯、豆沙等为馅儿的粽子,虽然馅心不一,味道不同,但总的来说,就一个字:甜,可以当成甜点吃。北方甜粽可以搭配冰酒食用,冰酒是一种甜葡萄酒,在气温较低时,利用在葡萄树上自然冰冻的葡萄酿造而成,其中冰白葡萄酒呈金黄色,素有“液体黄金”的美称,散发出蜂蜜和水果等香味,芬芳馥郁,口感清新、自然、甜蜜爽口,让人回味无穷。北方的甜粽与冰白葡萄酒的搭配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和北方相比,中国南方的粽子显得更为重口味一些,多为肉粽,口味则以咸、香、鲜为主。以猪肉粽为例,其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肥瘦肉各一片做馅,香滑适口,肉味鲜浓,适合与干红葡萄酒搭配。干红葡萄酒的酒体饱满,会在口中形成一股甜感,粽子的咸味和干红葡萄酒的甜味形成互补,酒中的酸度也会得到更好的展现,缓解猪肉脂肪带来的油腻感。
此外,干红葡萄酒的口感集中,饱满的黑色水果芳香及辛辣的薄荷味刺激着每个神经,令人产生翱翔天空的飞行梦遐想,选择猪肉馅的粽子作为搭配相得益彰。
除了猪肉馅的粽子外,中国南方人还喜欢吃鸡肉馅的粽子(在南方也称“糯米鸡”),这种粽子以新鲜鸡肉为主要原料,配以香菇、笋丁等辅料。吃鸡肉粽时,搭配干白葡萄酒较为合适,这款酒酒体明亮醇厚,散发出清新的蜂蜜和果味香气。在吃鸡肉粽时搭配饮用,味道可以发挥到最好。
责编/吴士己 设计/刘思浓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葡萄酒资讯网(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原载于澳洲华语新闻周刊杂志《CITYWEEKLY 城市周刊》第269期,欢迎在线阅读和订阅:CITY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