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鱼翅与花椒》:来看看英国女孩的中国美食历险记……
中国的美食迷倒了不少老外。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上世纪90年代,英国女孩Fushia Dunlop到四川读书,从初遇花椒时的心情崩坏,到由嘴到心都爱上了中国美食,Dunlop将这些经历都写进了《鱼翅与花椒》,而与美食密不可分的中国各地气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世纪90年代,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女孩Fushia Dunlop(扶霞·邓洛普)来到中国,并在重庆第一次吃到了花椒。当时,她在日记里写道:“菜里全都放了一种我觉得特别难吃的调料,吃着就像八角、香茅和辣椒混了很多在一起,味道很重,我嘴都麻木了,味道真是受不了。”
那时的她大概没想到,自己日后会深深爱上中国菜,并为它写了一本书——《鱼翅与花椒》。
在Dunlop眼中,中国是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这本书便是她在中国十多年旅行的散记,每章专写中国美食的一个方面,章节后还附有中国名菜如东坡肉等的食谱。
但这本书好看,绝不仅因为那些美食,有书评称,这本书里不仅看得到个人成长,无意间还触及了中国巨大变迁的脉络。Dunlop认为,食物或者口味是最地道的,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很难作假,而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鱼翅与花椒》开篇写了担担面,平民般亲切却又五味具存,还有一点调皮的豌豆,甚至有点甜味,麻辣中充满了温柔。书到了中途,转到写湘菜那一节,那时正是“非典”隔离期,话题一下沉重了不少,也更有参差对比。
此外,作者还谈到毛泽东喜欢的农家土菜,从前的名流谭延闿喜欢的精致菜肴(组庵湘菜),自己出版湘菜英文书封面导致的风波,以及普通湖南人在变革时代的故事,于是,有评价称,“这本书真是写尽了中国人习惯的复杂味觉,如剁椒鱼头一般,辣鲜,见骨。”
在《鱼翅与花椒》的后半段,作者也写到了扬州。她对中国了解越多,似乎困惑也越多了。这一节与其说是展示淮扬菜,毋宁说是作者的自我觉醒。扬州的风度,类似马可·波罗的再现,老街、瘦西湖、船,有部分的真实,其中也有作者慰藉的寻求。这一节的滋味,一如淮扬菜的大煮干丝,看起来简单,却有各种不停的变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下一页